
在露天礦設置采場內破碎和膠帶運輸系統是經濟的。按粗略估計,在硬巖露天礦,采掘(爆破、松動、裝載)費用約占生產費用的40%,將物料運出采場的費用占60%左右。露天煤礦剝離巖、土時,崩落巖石的費用或許較低,而運輸費在總費用中所占百分比可能更大。
因此巖石運輸方式對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汽車運輸靈活性高,但比膠帶運輸費用高,特別是在那些必須爬越很長的上行斜坡道的地方。所以在許多不同類型的露天礦,正日益廣泛地采用能把巖石的塊度破碎到易于運輸的采場內破碎和膠帶運輸系統。去年,有幾份工業報告分析了這一基本工藝,并指出了以采場內破碎為基礎的幾種系統的新發展。
率先采用采場內破碎和膠帶運輸系統的,主要是那些燃油價格比電力昂貴或燃油供應有困難的礦山。南非便是很好的例證。那里在80年代設置了一些較大的半固定式和移動式采場內破碎系統,有錫興鐵礦的一臺能力為6000t/h的半固定式破碎機,格魯特盧克煤礦用于表土巖石的一臺能力為3000t/h的全移動式破碎機,以及法拉巴爾瓦的福斯科·福福勞礦山為破碎礦石的一臺能力為2700t/h的移動式破碎機系統。后兩臺破碎機安裝在走行速為lmm的壓邁步機構上。
由此可以看出移動式破碎系統能大大降低運營成本,更省費用,所以移動破碎站是礦山露天開采的必備破碎設備,靈活方法,隨意組合。


